为加快我市退役军人教师培养,加强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国防教育,经厦门市政府研究同意,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厦门市教育局、中共厦门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今年6月20日联合印发了《厦门市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在退役军人教师培养体系化、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制度化方面先行先试,促进我市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深化我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厦门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现就有关问题予以解读。
一、《实施方案》相关情况介绍?
退役军人是立场坚定、作风硬朗、品格优良的群体,近年来,在各行各业表现优异,广受就业市场欢迎,很多用人单位积极招聘、培养、使用退役军人,有些企业甚至推出特殊岗位津贴,致敬退役军人。目前,我市在全国率先试行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逐步推动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体系化、制度化,这将为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探索一条新路子。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市退役军人局、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围绕教师的专业性、岗位特殊性,就师范生培养、教师资格证获取、岗位拓宽等方面进行探索,认真研究我市退役军人教师培养和入职工作,以及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工作。此次推出的《实施方案》在政策上、工作举措上较以往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实施方案》以退役军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抓手,以为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持续补充优质退役军人师资力量为目标,将在公费师范生培养、专项定制教师培养、专门教师岗位招聘、青少年国防教育等多方面开展工作,一共推出了八条工作措施。例如,厦门生源师范生在校期间参军的,退役复学后有可能转为公费师范生,毕业享受安置任教待遇;又比如,我市接收安置符合一定条件的退役军人,经选拔可免费参加为期一年的进高校专项定制培养,学习掌握教育教学能力;再比如,我市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时,每年设定不少于20个专门岗位招聘退役军人等。这些做法旨在鼓励和支持退役军人投身教育事业,并为他们成为教师铺设了一条绿色通道。
二、《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
2022年起,每年安排退役军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计划不少于100人,2023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50个专门岗位,通过公费师范生就业、军转(士兵)安置、公开招聘等渠道实现退役军人进入校园任教、任职。同时,全市各学校每年配套开展青少年综合实践“学军”活动、红色经典国防教育进校园宣讲活动,将军旅文化融入青少年素质教育,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军人力量,厚植家国情怀,引领“尊崇军人、崇尚教育”社会新风尚。
三、培养合格的退役军人教师的原则?
在退役军人教师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是择优培养。选择退役军人教师培养对象,一要有底子,二要有潜力。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近几年,我市退役士兵的大学生比例已达到80%以上。年龄必须年轻,对专项定制培养对象,入学前要求33周岁以下,经过一年的培养仍然符合教师公开招聘报考的年龄条件。二是严格施教。退役军人从军营到校园,身份的转变对其知识结构和文化储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将从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和教学实践等对退役军人学员进行全方位培养,培训一年期间将共安排50个学分、1000多个学时;教学实践将进入校园实习跟岗,实行中小学带教导师和高校学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三是规范聘用。退役军人进入校园任职任教,除了公费师范生安置、军转干部安置等政策性安置外,其他退役军人通过专项定制培养、师范类学历提升教育或自学考试等方式取得了教师资格证的,还要参加教师公开招聘的竞争考试,考取的才能被正式聘用为编内教师。
四、退役军人进入校园任教、任职有哪些具体途径?
根据《实施方案》,退役军人进入校园任教、任职,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一是非公费师范生转公费师范生的安置进校园任教。厦门生源通过高考进入教育部直属或省内有培养公费师范生的师范类高校(共9所),属于非公费本科师范生的,在学期间参军并退役复学后,由本人提出申请,经考核合格的,纳入公费师范生进行培养,享受公费师范生同等权利。转为公费师范生毕业后,由所在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接收、安置至中小学任教。教育部直属及省内有培养公费师范生的9所师范类高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集美大学。二是设定专岗招聘并给予加分待遇。每年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时,设定专门岗位招聘大学生退役军人,其中,中小学教师岗位每年设定专岗招聘不少于10个,幼儿园教师岗位每年设定专岗招聘不少于10个。同时,严格落实大学生退役士兵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笔试成绩加分优待政策,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报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可按规定享受加分待遇,最高加10分。三是加大退役军人安置进校园力度。每年安置军转干部和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时,适当增加市属学校接收安置军转干部指标数,每个区至少提供1个中小学、幼儿园岗位供退役士兵选择。2019-2021年,通过安置的方式共有9名军转干部、24名退役士官进入校园担任教职及行政后勤相关工作,从2023年起,通过以上这三种途径进入校园任职、任教的退役军人每年将不少于50人。
五、《实施方案》中“国防教育”宣讲团如何组织,如何开展进校园宣讲活动?
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对他们的品格培养至关重要。退役军人有参加过军事战斗的、参与过军事科研的、在部队当过政委的,阅历丰富、使命担当,他们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安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推动国防教育进校园,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军人、敬畏英雄,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市退役军人局、市教育局将不定期举办国防教育宣讲培训班,研制宣讲主题,规范宣讲内容,帮助宣讲团成员提高宣讲技巧。我市每所学校每年将至少开展一次国防教育进校园宣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了解军人报国为民的感人事迹,培养阳刚正气,激发奋进有为。
六、《实施方案》发布后的社会反响情况?
文件印发后,我局会同市教育局举办了新闻发布会,邀请数十家央媒、省媒及地方媒体参会,加大对我市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的宣传报道力度,同时,在厦门退役军人、教育、人社等受众面广的官方媒介,对我市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进行广泛宣传和解读,提高公众知晓度,希望广大退役军人都来积极参与教师培养计划。由于我市为全国首家推出退役军人教师培养体系化方案的城市,媒体关注度较高,除了受邀媒体进行报道外,人民网、腾讯、搜狐、网易等多个平台迅速做了转载,不少网友跟帖留言,支持退役军人当老师,陪伴孩子“阳刚”成长。我市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的推出,也引起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在校大学生乃至应届高考生、年度征兵对象的关心关切,退役多了一个理想的职业选择,让厦门兵源(生源)对参军和报考师范类院校多了几分热度。
七、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后续具体计划安排?
我市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教育局、编办、人社、财政等相关工作部门也大力支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作,切实履职尽责,共同把我市退役军人教师培养后续的具体工作落细落实。比如,针对在校非公费师范生转公费师范生、退役军人教师职业能力专项培养,我局和市教育局在我市退役军人教师培养工作方案较为成熟时即开始筹划相关事宜,加强与省厅业务部门沟通请示,加强与意向高校洽谈定制培养方案等,以便9月份顺利开学。针对下半年的军转干部安置、退役士兵安置,今年我市接收安置对象一明确,我局即会同市委编办筹划市、区属中小学幼儿园接收安置指标问题,确保退役军人按计划保质保量安置进校园。目前,我局已展开退役军人教师职业能力专项培养招生工作,其它有关事项也都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后续,我局将牵头抓好各项工作的推动落实,实质推进我市退役军人教师培养体系化、进校园制度化和学校国防教育常态化。
附件:厦门市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试行)
咨询电话:0592-5050677 0592-506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