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是一座拥有厚重革命历史的城市,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为进一步用活厦门红色资源,讲好厦门英烈故事。清明前夕,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清明祭英烈,走进烈士陵园”系列报道,通过烈士陵园介绍、英烈事迹讲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与大家一起走进厦门1处国家级、11处县级烈士陵园,聆听革命历史,领略革命情怀,传承红色精神。
厦门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10月17日,为纪念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而建,陵园占地22061平方米,共安葬1062名烈士遗骸。园内先后建有陈毅元帅题词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墓、朱德元帅题词的安业民烈士墓、叶飞将军题词的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叶飞将军纪念园、厦门革命烈士事迹浮雕长廊“光辉永驻”和纪念解放厦门战役胜利大型群雕“永志铭心”。
厦门烈士陵墓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将军题写馆名,建于厦门烈士陵园内,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实际展陈面积435平方米。于198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四十周年之际开馆。馆内有四个展厅,其中第二展厅陈列着有册可考的烈士英名2305名,主要烈士事迹展厅陈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具有代表性的革命烈士50位。
厦门烈士陵园于1995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授予厦门烈士陵园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于1996年被厦门市委、市政府授予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
致敬·英烈
无数革命烈士为解放厦门、保卫厦门、建设厦门英勇牺牲,他们安葬在烈士陵园,他们的精神力量穿透历史永垂不朽,他们的光荣事迹激励后人奋勇向前。
叶飞将军是菲律宾归国华侨,出生于1914年5月7日。1928年5月,在厦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9年任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司令员,参加渡江、上海战役。之后率部南下解放福建,任福建省军区司令员。1953年起历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参与组织指挥金门战役、炮击金门等对台军事斗争。1999年4月18日12时,叶飞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2000年4月18日,叶飞将军同夫人王于畊的骨灰被安放在厦门烈士陵园,永远留在厦门。
叶飞、王于畊墓
刘惜芬,1924年出生于厦门,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牺牲前系厦门鼓浪屿博爱医院护士。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革命工作,从事隐蔽战线的斗争,为党组织和坚持闽粤赣边斗争的游击队募集经费和药品医疗器械。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刘惜芬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奉命打入国民革命军驻厦门司令部,为党组织搜集和传递军事情报。1949年9月19日不幸被捕,敌人对她施用了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但刘惜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痛苦和折磨,严守党的秘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用坚强的党性,保护了战友的安全,保卫了党。1949年10月16日,在厦门解放的前一天,刘惜芬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绞死在厦门监狱后面的鸿山脚下。党的优秀女儿刘惜芬,把火红的青春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时年25岁。
(1924年—1949年)
致敬·缅怀
每逢重大纪念日,市烈士陵园积极与有关部门单位、社会团体联合组织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以及入党、入团、入队、入伍、入学等教育活动。从2010年起至今,配合思明区小学举行“启航明天·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少先队员教育活动,累计约35000名师生、15000名家长参加。从2014年起,每年9月30日举行全市烈士公祭活动,党、政、军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在厦门烈士陵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活动。2021年配合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共接待1800余批10万多人次,开展专题宣讲230余场。
厦门烈士陵园已形成以褒扬烈士为主的集宣传、教育、文化、游览、烈士事迹史料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